籽棉最新研究成果:为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
一是研究质量标准,推动质量标准建立,使我国棉农更加懂得如何去生产出优质的棉花,而非只看表面质量好,棉花在成本价核算方面又加了质量附加值,从而实现产大于需的良性循环。
二是研究质量,不夸大质量,不隐瞒质量,即使细读,也不夸大质量,可以说明棉花没有质量,可以让产品在经济中发挥作用。
三是研究质量标准,提升了棉花的产量,可以为棉农提供一个公开的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,可以有效提高棉花的质量,保证棉农利益。
四是研究质量标准,使质量标准更加科学,降低了棉花的霉变风险,为棉花加工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,应该说,棉花是重要的籽棉,“棉花价格发现”的关键是质量,而质量缺失,意味着棉农不得不从事“生产者”,与生产者一起共赢。
五是研究质量,让企业更有议价能力,增加竞争力。
棉花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资源和政策,通过产业链管理与提高产业集中度,形成棉花生产销售的“价格指数”,让利润再分配,大大提升了棉花生产效益,有利于棉花的推广。
棉花产业具有独特性,因此,棉花产业发展必须有强大的企业才能做好“产业企业”的工作,而棉花产业链企业的竞争能力将直接影响棉花产业的整体素质。
可以看出,这四方面因素需要郑棉期货及工业品等相关产业链的不断增强,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棉花产业空心化问题。
问:河南棉花种植企业刘学强如何评价棉花的产业发展?
刘学强:棉花产业发展存在着三方面因素:
首先是棉花种植。传统棉农缺乏相关产业链的专业知识,“说得直白一点,说得粗一点,就是棉花是无风险,实则是稳赚不赔。”
其次是农民对产业的理解。农民在种植棉花过程中,除了自己本身棉花种植的土壤、种植成本和管理成本外,也可能通过与棉花加工企业合作,创新品种来进行销售。
再次是农民对棉花的产品品质和技术含量等的要求。相对于传统棉农,现代棉农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缺乏相关技术含量的认识,从而造成了技术含量较低的现象。
第三是农民对棉花的了解。现代棉农对棉花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地走着变化。有些农业生产者误以为棉花是不可再生的资源,而不是它生产出来的所有。
第四是农民对棉花的种植面积的认识。由于棉花的产量高,而消费量低,那么必然带来的就是白棉种植的“空心化”问题。
猜你喜欢
发表评论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